1、 菌種生產方式落后已成為影響行業進步的瓶頸
傳統的固體菌種三級四級地代代轉接,一轉就是半年。生產中前怕污染,后怕老化,煙薰火燒,繁瑣復雜。今天好了明天不一定好,東家好西家不一定好,少干了還行,一上規模就出問題。由于固體菌種純度低萌發遲緩,污染居高不下,大面積污染的地區數不勝數。到了出菇時袋與袋之間菌絲參差不齊,即使是同一袋內,菌絲的菌齡上下也相差懸殊,上面的菌絲已經老化,而下面的還沒長滿,出菇難以集中,產品質量差,管理費用高。
2、產業發展需要菌種生產方式的創新我國食用菌產業今后的發展主要有三種趨勢:一是標準化;二是工廠化;三是周年化。但是建筑在固體菌種的基礎上來談標準化、工廠化、全年化,那無異于空中建樓閣。
3、市場需求呼喚生產方式的創新
據中國菌協報道,我國近年來,食用菌出的量度在下降、產值在下降,近五年來出的貿易下降,損失了50億人民幣。另據中國菌協報道,我國食用菌2002年部產已達870萬噸占世界65%。那么是我國食用菌供過于求了嗎?
我國只有實現標準化、工廠化、全年化生產,才能從生產大國發展到生產強國。面實現標準化、工廠化、全年化生產,首先得解決機械化、設施化問題。液體菌種是整個食用菌生產的源頭,液體菌種技術設備的研究與應用就是標準化菇廠的入門證。是我國菌業振興,立于國際菌業強國之林而不敗的有力武器。